网课通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admin7580

  造梦师/文

  最近 *** 上沸沸扬扬传着一个“河南一13岁女孩疑因学习差被亲妈打死”的消息,读来让人心酸。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如花似玉的小生命,就这样凋零在父母之手里。而这样的新闻,并非是首次见诸报端。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2011年,西安有个父亲,因为儿子学习成绩差且不写“好好学习保证书”,活活将儿子给打死。2014年,南京又有一个父亲,酒后因为女儿平时成绩差又晚回家,失手将女儿生生给打死了。

  虎毒不食子,类似的悲剧本不该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但它却是隔段时间就发生。很多网友因此义愤填膺,认为是现行的变态教育制度,逼得父母精神扭曲,以至于做出如此疯狂的恶行来。

  只是,当我们遇到问题,习惯于从制度寻找原因的话,那它的帮凶——执行人,难道都是行尸走肉,毫无个体意识吗?

  我们审视下现行的教育制度,可以发现它提供给我们的,并非只有211、985这样大学,还有普通高校、大中专院校、职业教育机构。甚至有钱任性的,还可以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成才的路径,不可谓不多,但是,社会对此的反应是如何?

  读书好的宁可复读再考名牌/重点大学,也不读普通大学,学习一般的宁可花高额学费上民办三本,也不上公立大专院校。

  宁可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理论性专业,也不读实用性强的专业;宁可和很多人一起挤到金融、经济、管理、英语等热门专业,也不愿意读农业、林业、矿业等接地气的专业。

  今天,大学生已经趋于饱和,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甚至远不如实践能力强的中专生,以至于之前还有只学到理论皮毛的名牌大学生毕业后,还跑到中专去进修的新闻出现。

  社会的发展表明,未来有一技之长远比只会读书更重要,高级蓝领薪资远超一般白领,美国就是如此。

  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同龄人只有20%能进入大学,80%的人只能接受职业教育。教育应该是要分层选拔,因材施教的。但是,今天的大学教育,却变成一种大众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动手不会,理论不强,不高不低,就悬在半空中。这是高考扩招以来教育界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也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后果。

  多年来大家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但始终未能真正改变局面(最近报道将有近50%高校要转型为职业教育,但是看看名单可知,基本都是原来的民办高校或者二级院校转型的,体制内的大学对此的意愿非常不强)。原因在于,这种局面,并非是教育界投资人的单方面促成的,更包 *** 父母们普遍的期望,有着很强的群众基础,动了它就等于动 *** 潮流。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对于学历的崇拜,跟过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大部分父母,都想子女能捧回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回家,哪怕子女在大学校园的几年里,就是睡觉泡妞打游戏学到一堆离开校门就无用武之地的理论然后再找个专业不对口的行业继续混日子,也不愿意送他们到职业教育学校去学习安身立命的技能。

  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尊重手工业者、工人的习惯,“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中,“工”只是名义上比“商”高一点,实际上却是给“商”卖命的。如今我们虽然号称是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国家,但是,对于工人的轻视,依旧是个传统。试想,哪个父母会期望子女未来成为出色的技术工?绝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子女能混得比自己好,而他们依旧顽固地认为,儿女的未来在于成绩,只有考上大学,就有更好的人生。对于每年浩浩荡荡的毕业即失业大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育制度的不合理确实是促成父母疯狂的幕后推手,但传统的狭隘认识同样劳苦功高。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但这不是全部,让父母头脑发热的,还有父母的心。

  攀比之心、好强之心。

  梁实秋在散文《孩子》里说过,“然而为父母者多属乐观。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结婚之前和他人比的就是谁的配偶更高更帅更富更温柔,等孩儿们出来后,比的方向便齐刷刷往孩子身上倾斜:瞧,我的娃多聪明,考试全年级之一,参加某某竞赛获奖,弹钢琴还拿过什么奖……但凡有点荣誉,即便是芝麻大的,也要逢人就说,见人就夸,一个个荣光满面,说话时从骨子里透出的浓浓自豪感藏都藏不住。潜台词无非就是,我下的崽,就是比别人的孩子聪明,因为我的基因好,所以孩子才有此能力。

  反过来,如果孩子哪里不如人家了,便内心戚戚焉,仿佛是天大的问题,要郑重其事地开家长会,要严肃地跟孩子说,你瞧谁家的娃,跟你一样年纪,条件还不如人家,可人家就是……

  这种攀比的心理,看着是给孩子打气,其实是在打压孩子的自信与尊严。偏偏它又总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进行,最终变成孩子生活里沉重的枷锁,小小年纪就感受到这个世界充满着敌人!

  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攀比与竞争意识,对于见惯生活风雨的大人而言,也许是理所当然而且乐于迎难而上,但却让孩子本该七彩绚烂的人生,因此而黯淡无光。看看现在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往孩子脑瓜里塞知识,胎教、早教、学前教育、家教、暑假补习班、提高班……而对那首《爸爸妈妈听我说》的歌却是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这种攀比心,不但给孩子上包袱,同样容易给父母造成内心焦虑感,久而久之,压力无处释放,一怒之下失手打死孩子也就只是个概率问题了。

  更为糟糕的是,老师的敬业,往往还会加剧父母的这种焦虑感。

  从近期被父母失手打死的几个案子来看,他们背后不乏有个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 *** 碎心的尽责老师。

  今天衡量老师教育成果的指标,简单而又粗暴——就看升学率和平时学习成绩。

  在体罚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老师们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学生有问题,就找家长谈话,借助家长的力量来督促、管教好学生。

  西安父亲失手打死孩子的事件中,起因就是因为儿子成绩差而被班主任通知开家长会,但他害怕被父亲责骂,始终没将此事告诉父亲。开学报到时,班主任为此特地找孩子父母“谈话”,并且拒绝让孩子报名——除非他能向全班写一份下学期不再调皮、好好学习的保证书。恼怒的父亲为此回去逼儿子写,但倔强的儿子就是不配合,于是双方产生了冲突,父亲一怒之下把儿子给打死了。

  作为教师,要出成绩是可以理解,但是当老师把家长绑到教育孩子的战车上,并鼓动家长一起赶着孩子朝着学习成绩高地冲的时候,家长的心态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压力,觉得自己这个家长当得丢脸,一方面又会不自觉地把孩子跟班里的“好学生”对比,从而增加内心的愤怒,有些父母就会变本加厉管教孩子,乃至失手 *** 自己的孩子。

  表面看,以上枚举的悲剧,都是子女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父母打死,但深究起来,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父母们的社会思想课、个人心理课,老师们的教育学课成绩差的体现。

  其中,父母们思想认识上的低分,才是最值得我们的深思的地方。

父母打死亲生子女,成绩差的岂是孩子?(教育莫再吃人)(转载)

  事实上,只要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读书成绩好,并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有道是,行行出状元。只要选对自己兴趣行业,努力去做,站到行业的顶端,那就是成功人生。

  其他行业且不说,就盘点下文学界的大咖,也可以发现很多人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大学,比如:莫言 *** 的时候就辍学,韩寒高中退学, *** 小说大神天蚕土豆就读到高中,英作家莱辛14岁辍学靠自学出书 87岁荣获诺奖……

  最后,说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是绝大部分小时候表现优异的人的一生写照,所以古人才说“小时了了,大未佳”。

  一个人的命运是很难把握的,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选好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之奋斗,有过人之处,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孩子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习成绩。

标签:#超星网课无成绩

上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后一篇了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

网课答案系统上线!

速度get新技能~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

扫码查题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